陈容焕 李爱芹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培养领军式人物
提高临床疗效
建立可共享的信息平台
加快阶段性成果推广转化
找准疾病研究的切入点
注重机制建设
3月18日,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座谈交流会在龙华医院召开。以张伯礼院士为组长的集临床、科研、科研方法学、管理等16位专家组成业务方案建设专家组,明确以专家帮扶优化为主,通过审核论证,促进业务建设方案的完善。
院士主题报告提纲挈领
陈可冀:中医药临床研究是复杂的系统工程
中医药临床研究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注重中医思路的原创性,融会新知,用中医药来解决现代医学难点,搭起中医临床学术桥梁,反对“浮躁而不注重实效”的临床研究方法和作风。强调源于经典、高于经典、回归经典。建立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标准,注重病证结合,方证对应。有效促进中医药产业化,避免低水平的重复研究。注重学术带头人和学术团队的培养。
张伯礼:人是第一要义,要培养领军式人物
这几十年,中医从低到高,经历坎坷,但是现在上至中央,下至地方,从科学界到普通群众,对中医药都有很高的认知度,国家对中医药的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而中医药如何回报社会,提高在医改当中的贡献度,这是中医药面临的问题。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就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于此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
“多少年来,我看到了很多学科的兴盛,也看到很多学科的衰落,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就是人。所以人是第一要义,要培养领军式的人物,培养更多的学科带头人。”张伯礼院士提出,要培育在全国范围内有较大影响的科研领军人物和一批学术带头人,形成以中青年为主,专业覆盖中医临床及应用基础、中医基础理论、临床科研方法、文献信息、新药研发、标准规范等研究领域以及科研管理等科研骨干队伍。
吴以岭:核心是解决临床难题,提高临床疗效
中医和西医最大的区别是中医对临床的依赖性,中医新药都是来自临床,西医学可以从实验室取得突破性进展,而中医不可能,只能是来自临床,所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抓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抓到了中医的根本上。注重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在经验总结和学习前人基础上,不断提出新的理论假说,再用于指导临床,这应该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提升的过程。而中医临床基地建设的核心问题,是解决临床难题,提高临床疗效。抓住了这个核心,中医的生命力就会越来越旺盛。
专家组对龙华方案
“望闻问切”
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主任沈远东介绍了上海市有关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的思路和基本情况,科技司司长苏钢强评价说,上海市紧紧围绕着落实国务院22号文件以及构建医、教、研、产、文、预防保健六大体系的任务,举全市之力,努力建设好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各基地建设单位要认真学习和借鉴。
现在医院已在上海市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的大力支持下,确定了用地方案,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基本建设规划,并通过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专家评审,还在院内完善相关研究病种工作小组,积极构建内部平台,全面搭建外部平台,并以《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目标要求》为依据,着力开展重点病种和拓展病种的相关研究工作,进一步提升临床及科研能力,建立健全“医研双赢”的中医临床科研运行新模式。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汇报,点评,论证,专家组认为龙华医院基地建设业务方案符合基地业务建设要求,目标明确,选择的病种有优势,研究内容和研究计划比较合理,并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分组讨论掀起头脑风暴
在龙华医院基地建设方案审查论证及参观调研龙华医院与其它两家医院(包括西医院)的基础上,各病种各基地负责人、各中医局科管人员及专家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基地建设进行讨论,分享观点,提出困惑,共同探讨完善基地业务建设方案的对策。
人才是制约基地发展的关键问题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副司长李昱指出,各基地普遍感觉到,人才问题是制约基地发展的关键问题,通过培养和引进人才只能解决部分问题,而基地建设需求与目标和目前的人才培养状况之间矛盾还是很大。几家基地也表示希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今后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尤其基地的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在政策上给予更多的支持。
机制建设比成果更重要
谈到机制建设,天津基地建设负责人认为,运行机制比最终的成果更重要,其意义更具有可持续性,基地建设应该在运行机制、管理机制和目标上遵循中医自身规律的发展。安徽在机制建设上已实施一些有效的做法,如:密切结合地域优势,确定研究的切入点;全方位合作,多方面引制;注重病种研究的实际效果,注重疗效的提高;向先进兄弟单位学习,引进先进管理模式和机制。
对资金保障有一定信心
对于基地建设经费问题,部分基地表示了一定的信心,也表示愿意对基地建设做更大的投入。黑龙江提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一些重大项目的组织方面给予了倾斜,可以通过申请国家重大项目经费解决一部分,医院领导也愿意拨出一部分自有资金作为基地投入。但是也有几家基地表示担忧,硬件建设虽然有了资金保障,但软件建设资金该如何有效解决?
建立可共享的信息平台
浙江建议建立基地建设通报交流制,定期进行电视电话会议通报,对各基地建设发展情况进行交流。湖北基地负责人也表示,十六家基地应该构建一个统一的网络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这个平台上可以集中反映各基地工作进展情况,工作动态、存在的问题,包括好的经验、好的做法,通过这样一个信息平台交流,基地之间能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加快阶段性成果推广转化
浙江中医药管理局负责人表示,基地是一个国家层面上的基地,是全方位的。国家局可以举全国之力给予一个交流协作的平台。江苏建议基地建设广泛采用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系统,可以促进信息的标准化和结构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可以组织专家尽快论证阶段性成果,向各基地尽快推广使用。
找准疾病研究的切入点
浙江省基地负责人谈到切入点时指出,基地在提高病的关键问题选择当中,找到了疗效存在的问题和关键点,但有时并不是中医切入的优势点,这就使得病种研究成果缺乏显示度。建议全国专家,病种负责人,甚至国际专家能够进行广泛指导,提高自身能力。安徽中医院负责人表示,如何找准研究的切入点,在三年之内做出一个能够考核的成果,是他们研究面临的一个难点。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大宁在总结会上强调,无论是基地建设的目的,优势病种切入点的选择,还是长效机制的建立,都要有一个博采众长,相互学习的过程。他说,在思想认识上要立意高远,先易后难,实现逐步突破。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头三年还是一个打基础,谋长远,建机制的筹划阶段,中医临床科研围绕优势病种的突破点,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科学研究的运行机制和运行模式,培养什么人才,解决一个长远发展的问题。同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先易后难,逐个突破。
在实际问题上,要严把建设方案关。从以下三个方面重点研究:一、完善基地框架的构架。要很好地研究疾病切入点,用一个切入点带动整个重大疾病研究的临床科研水平的提高,探索出一条研究型医院的路子。二、重点研究好基地运行发展的机制。在组合优质资源上解放思想,大度灵活,互相合作,形成良好的院内外及国内外资源组合机制。各个基地要积极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协调互动,形成良好的国家互动机制。三、拟成立主要基地负责人行政领导和咨询专家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对整个基地建设过程当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协调和指导。